Tham khảo Nhà_Tùy

  1. 1 2 3 4 5 傅樂成(1993年):《中國通史·隋唐五代史》第四章〈隋帝國的亂亡〉,第36頁。
  2. 隋、随一家》、《隋氏历史之迷》: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,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「隨」,但「隨」字的「辶」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,於是他去掉「辶」,以「隋」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。
  3. 1 2 《中國文明史·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,1頁
  4. "Tùy thư- quyển 83- Tây Vực-Cao Xương"‧: 「明年,伯雅來朝。因從擊高麗,還尚宗女華容公主。......襲纓解辮,削衽曳裾,變夷從夏,義光前載。可賜衣冠之具,仍班製造之式。並遣使人部領將送。被以采章,複見車服之美,棄彼氈毛,還為冠帶之國。」
  5. "Tùy thư - quyển 14- Bắc Địch-Đột Quyết":「大業三年四月,煬帝幸榆林,啟民及義成公主來朝行宮,前後獻馬三千匹。......(啟民可汗)臣今非是舊日邊地突厥可汗,臣即是至尊臣民,至尊憐臣時,乞依大國服飾法用,一同華夏。臣今率部落,敢以上聞,伏願天慈,不違所請。」
  6. 《資治通鑑•第一百七十三卷》:「宣帝始立,即逞奢欲。大行在殯,曾無戚容,捫其杖痕,大罵曰:「死晚矣!」閱視高祖宮人,逼為淫慾。」
  7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,2頁
  8. 《通典•選舉典》:「里閭無豪族,井邑無衣冠,人不土著,萃處京畿。」
  9. 《通典 食貨志》:「高频设轻税之法,浮客悉自归于编户,隋代之盛,實由於斯」
  10. 例如《隋書•卷第二高祖紀》:「每旦聽朝,日昃忘倦,居處服玩,務存節儉,令行禁止,上下化之。」
  11. 《北史》:「嘗遇關中饑,遣左右視百姓所食。有得豆屑雜糠而奏之者,上流涕以示群臣;深自咎責,為之損膳而不禦酒肉者,殆將一期。」
  12. 《隋書•卷第四十五•文四子傳》:「俊猶不悛,於是盛治宮室,窮極侈麗。俊有巧思,每親運斤斧,工巧之器,飾以珠玉。……上以其奢縱,免官,以王就第。」
  13. 《資治通鑑•第一百八十卷•仁壽四年》:「愛養百姓,勸課農桑,輕徭薄賦。其自奉養,務為儉素,乘輿御物,故弊者隨令補用;自非享宴,所食不過一肉;後宮皆服浣濯之衣。天下化之,開皇、仁壽之間,丈夫率衣絹布,不服綾綺,裝帶不過銅鐵骨角,無金玉之飾。故衣食滋殖,倉庫盈溢。」
  14. 《隋書•食貨志》:「戶口滋盛,中外倉庫,無不盈積」
  15. 《貞觀政要•辯興亡》:「記天下儲積,得供五六十年」
  16. 《貞觀政要•奢縱》:「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,至今未盡」
  17. 1 2 Matt T. Rosenberg. “Largest Cities Through History”. About.com. Truy cập ngày 29 tháng 6 năm 2008. 
  18. 《隋書•刑法志》:「盗一钱以上弃市,三人共盗一瓜均死,事發即時行決」
  19. 《隋書•高祖紀》:「稽其亂亡之兆,起自高祖,成於煬帝,所由來遠矣」
  20. 1 2 《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,5頁
  21. 1 2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,8頁
  22. 《資治通鑑•卷第一百八十•隋紀四》:「戊子,車駕頓榆林郡。帝欲出塞耀兵,逕突厥中‧‧‧‧晟曰:「天子行幸所在,諸侯躬自灑掃,耕除御路,以表至敬之心;今牙內蕪穢,謂是留香草耳!」啟民乃悟‧‧‧‧於是發榆林北境,至其牙,東達於薊,長三千里,廣百步,舉國就役,開為御道。帝聞晟策,益嘉之。」
  23. 1 2 《隋書•煬帝紀》:「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,西距榆林,東至紫河,二旬而罷,綿亙千里。」
  24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,9頁
  25. 1 2 《隋書•煬帝志》:「壬子,高昌王麹伯雅來朝,伊吾吐屯設等獻西域數千里之地。上大悅。癸丑,置西海、河源、鄯善、且末等四郡。」
  26. 1 2 《隋書•煬帝紀》:「丙辰,上禦觀風行殿,盛陳文物,奏九部樂,設魚龍蔓延,宴高昌王、吐屯設於殿上,以寵異之。其蠻夷陪列者三十餘國。戊午,大赦天下。」
  27. Việt Nam sử lược, chương IV: nhà Tiền Lý
  28. Việt Nam sử lược Chương V: Bắc thuộc lần thứ ba
  29. 1 2 《資治通鑑•第一百八十一卷》:「大業三年,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貢‧‧‧‧其國書曰『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』云云。帝覽之不悅,謂鴻臚卿曰:「蠻夷書有無禮者,勿復以聞。」
  30. 《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,10頁
  31. 1 2 3 《中國文明史·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,62頁
  32. 《隋书·列女传》:「由是,怨隙止息,海南、儋耳归附者千余洞。」
  33. 《中國文明史·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,58頁
  34. 《中國文明史·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,68頁
  35. 《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》第二章 臻於成熟的法律制度,68頁
  36. 范文瀾,《中國通史》〈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——隋〉,第一节 巩固国家统一的各种措施,对待敌国方面,384頁。
  37. 范文瀾,《中國通史》〈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——隋〉,第三节 隋炀帝,393頁。
  38. 《隋書 卷三 帝紀第三 煬帝》:「甲寅,上於郡城東禦大帳,其下備儀衛,建旌旗,宴啟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,奏百戲之樂。賜啟民及其部落各有差。」
  39. 范文瀾,《中國通史》〈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——隋〉,第三节 隋炀帝,395頁。
  40. 《隋書•煬帝紀》:「丁丑,角抵大戲於端門街,天下奇伎異藝畢集,終月而罷。帝數微服往觀之。」
  41. 《资治通鉴•卷第一百八十一•隋纪五》:「自是岁以为常。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,帝许之。先命整饰店肆,檐宇如一,盛设帷帐,珍货充积,人物华盛,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。胡客或过酒食店,悉令邀廷就坐,醉饱而散,不取其直,绐之曰:『中国丰饶,酒食例不取直。』胡客皆惊叹。其黠者颇觉之,见以缯帛缠树,曰:『中国亦有贫者,衣不盖形,何如以此物与之,缠树何为?』市人惭不能答。」
  42. 方國瑜《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》第三篇《北周至初唐時期西南地理考釋》,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,第254至259頁。
  43. 《隋書 卷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七 赤土》:「煬帝即位,募能通絕域者。大業三年,屯田主事常駿、虞部主事王君政等請使赤土。帝大悅,賜駿等帛各百匹,時服一襲而遣。齎物五千段,以賜赤土王。」
  44. 《隋書•東夷傳•百濟》:「開皇初,其王餘昌遣使貢方物,拜昌為上開府、帶方郡公、百濟王。」
  45. 《隋書•東夷傳•百濟》:「(大業三年,607年)又遣使者王孝鄰入獻,請討高麗。煬帝許之,令覘高麗動靜。然內與高麗通和,挾詐以窺中國。七年,帝親征高麗,璋使其臣國智牟來請軍期。帝大悅,厚加賞錫,遣尚書起部郎席律詣百濟,與相知。明年,六軍渡遼,璋亦嚴兵於境,聲言助軍,實持兩端。」
  46. 韓國磐《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編《統一南北的隋朝》,北京生活•讀書•新知三聯書店1962年版,第70頁。
  47. 《隋書•東夷傳•新羅》:「開皇十四年,遣使貢方物.高祖拜真平為上開府、樂浪郡公、新羅王。」
  48. 韓國磐《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編《統一南北的隋朝》,北京生活•讀書•新知三聯書店1962年版,第70-71頁。
  49. 《隋書•陳稜傳》:「流求人初見船艦,以為商旅,往往詣軍中貿易。」
  50. 米慶余《琉球歷史研究》第一章第二節,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,第9至15頁。
  51. 《資治通鑑•卷第一百七十五•陳紀九》:「(高宗宣皇帝下之下至德元年(癸卯、公元五八三年))五月,癸卯,隋行軍總管李晃破突厥於摩那度口。」
  52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三章 軍事制度的重大變化與戰爭藝術的發展,183頁
  53. 白纲主编 《中國政治制度史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年。
  54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三章 軍事制度的重大變化與戰爭藝術的發展,210頁
  55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三章 軍事制度的重大變化與戰爭藝術的發展,192頁
  56. 《中國文化史》第二章 魏晉隋唐時代文化的發展,第59頁。
  57. 《隋書•食貨志》:「高熲又以人間課輸,雖有定分,年常征納,除注恆多,長吏肆情,文帳出沒,複無定簿,難以推校,乃為輸籍定樣,請遍下諸州。每年正月五日,縣令巡人,各隨便近,五黨三黨,共為一團,依樣定戶上下。帝從之。自是奸無所容矣。」
  58. 1 2 范文瀾,《中國通史》〈第三卷 隋唐五代時期 第一章 南北統一社會繁榮時期——隋〉,第二節 南北統一後的經濟狀況,387頁。
  59. 《隋書•食貨志》說:「諸州調物,每歲河南自潼關,河北自蒲坂,迏於京師,相屬於路,晝夜不絕者數月」
  60. 1 2 3 4 復旦大學(1982年):《中國古代經濟簡史》第四章〈封建社會北朝隋唐(前期)的經濟〉,第100頁。
  61. 1 2 復旦大學(1982年):《中國古代經濟簡史》第四章〈封建社會北朝隋唐(前期)的經濟〉,第105頁。
  62. 1 2 3 復旦大學(1982年):《中國古代經濟簡史》第四章〈封建社會北朝隋唐(前期)的經濟〉,第113頁。
  63. 《隋書•王誼傳》:「太常卿蘇威立議,以為戶口滋多,民田不贍,欲減功臣之地以給民。誼奏曰:「百官者,曆世勳賢,方蒙爵土,一旦削之,未見其可。如臣所慮,正恐朝臣功德不建,」
  64. 《通典•食货二》:「隋文帝开皇三年,突厥犯塞,吐谷浑寇边,转输劳弊,乃令朔方总管赵仲卿于长城以北大兴屯田。」
  65. 《通典》卷七:「其時承西魏喪亂,周齊分據,暴君慢吏,賦重役勤,人不堪命,多依豪室,禁網隳紊,奸偽尤滋。高熲睹流冗之病,建輸籍之法。於是定其名,輕其數,使人知為浮客,被強家收太半之賦,為編甿奉公上,蒙輕減之征。」
  66. 見礪波護《隋的貌閱與唐初食實封》(中文翻譯版),收錄於《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》第四卷「六朝隋唐」,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,第340頁。
  67. 梁方仲 《中国历代户口、田地、田赋统计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第6页。
  68. 《通典•食貨七》說:「隋氏西京太倉,東京含嘉倉、洛口倉,華州永豐倉,陝州太原倉,儲米粟多者千萬石,少者不減數百萬石。天下義倉,又皆充滿。京都及并州庫布帛各數千萬。而錫賚勛庸,並出豐厚,亦魏晉以降之未有。」
  69. 《隋书•食货志》:「諸州調物,每歲河南自潼關、河北自蒲坂達於京師,相屬於路,晝夜不絕者數月。」
  70. 《貞觀政要•辨興亡》:「隋開皇十四年大旱,人多饑乏。是時倉庫盈溢,竟不許賑給,乃令百姓逐糧」;《隋書•食貨志》:「是時百姓廢業,屯集城堡,無以自給。然所在倉庫,猶大充牣,吏皆懼法,莫肯賑救,由是益困。」
  71. 礪波護《隋的貌閱與唐初食實封》(中文翻譯版),收錄於《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》第四卷「六朝隋唐」,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,第342頁。
  72. 《隋書•楊玄感傳》:「黃河之北,則千里無煙;江淮之間,則鞠為茂草」
  73. 《隋書·地理志上》:「人多工巧,綾錦雕鏤之妙,殆侔於上國。」
  74. 《隋书·地理志》中记载:「豫章之俗,颇同吴中,一年四五熟,勤于纺绩,亦有夜浣纱而旦成布者,俗呼鸡鸣布。」
  75. 《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,64頁
  76. 《隋書•地理志》:「俗具五方,人物混淆,華戎雜錯。去農從商,爭朝夕之利;游手為事,競錐刀之末」
  77. 傅樂成(1993年):《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〈隋的建立與統一〉,第22頁。
  78. 張傳璽等人著,《簡明中國古代史》,第六章〈隋唐五代〉
  79. 范文瀾,《中國通史》〈第三卷 隋唐五代時期 第一章 南北統一社會繁榮時期——隋〉,第二节 南北统一后的经济状况,389頁。
  80. 傅樂成(1993年):《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》第一章〈隋的建立與統一〉,第23頁。
  81. 范文瀾,《中國通史》〈第三卷 隋唐五代時期 第一章 南北統一社會繁榮時期——隋〉,第二节 南北统一后的经济状况,390頁。
  82. 《太平御览·卷一五六》:「帝以长安故城,汉来旧邑,宫宇蠹朽,谋欲迁都。」
  83. 《隋书·高祖纪》:「川原秀丽,卉物滋阜,卜食相土,宜建都邑」。
  84. 《太平御览·卷一五六》:「隋文初封大兴公,及登极,县门园池多取其名。」
  85. 《中國文明史·隋唐五代史》第七章建築藝術的輝煌成就,497頁
  86. 辛德勇,《隋大興城坊考稿》,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
  87. 李偉傳,《中華文化史》,第十二章〈唐朝〉,第423頁。
  88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十二章 學術思想的多元與匯合趨勢的出現,856頁
  89. 《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二 柳機》:「然其維持名教,獎飾彝倫,微相弘益,賴斯而已。王者承天,休咎隨化,有禮則祥瑞必降,無禮則妖孽興起。人稟五常,性靈不一,有禮則陰陽合德,無禮則禽獸其心。治國立身,非禮不可。」
  90. 《隋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 儒林》:「於是超擢奇秀,厚賞諸儒,京邑達乎四方,皆啟黌校‧‧‧中州儒雅之盛,自漢、魏以來,一時而已。」
  91. 范文瀾,《中國通史》〈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——隋〉,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,419頁。
  92. 《文中子中說•事君篇》:「古之為政者,先德而後刑,故其人悅以恕;今之為政者,任刑而棄德,故其人怨以詐。」
  93. 《文中子中說•問易篇》:「子讀《洪範讜議》。曰:『三教於是乎可一矣。』程元、魏徵進曰:『何謂也?』子曰:『使民不倦。』」
  94. 《文中子中說 事君篇》:「子曰:『三才不相離也。措之事業,則有主焉。圜丘尚祀,觀神道也;方澤貴祭,察物類也;宗廟用饗,懷精氣也。』」
  95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十二章 學術思想的多元與匯合趨勢的出現,872頁
  96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十二章 學術思想的多元與匯合趨勢的出現,881頁
  97. 1 2 3 4 范文瀾,《中國通史》〈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——隋〉,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,418頁。
  98. 《資治通鑑•卷第一百七十六》:「隋主不喜詞華,詔天下公私文翰並宜實錄。泗州刺史司馬幼之,文表華艷,付所司治罪。」
  99. 周祖謨,《唐五代韻書集成》,中華書局。
  100. 1 2 3 范文瀾,《中國通史》〈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——隋〉,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,421頁。
  101. 《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》第十三章 發達的多元宗教,917頁
  102. 历代三宝记•卷十二》:「(隋文帝)詔曰:門下法無內外,萬善同歸。教有淺深,殊途共致。朕伏膺道化,念好清靜,其五嶽之下宜各置僧寺一所。」
  103. 《续高僧传》卷第二十六:「帝后果自山东入为天子,重兴佛法,皆如尼言。及登祚后,每顾群臣,追念阿阇梨以为口实。又云:我兴由佛法。」
  104. 《续高僧传》卷第十七《昙崇传》
  105. 范文瀾,《中國通史》〈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——隋〉,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,411頁。
  106. 《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》第十三章 發達的多元宗教,956頁
  107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十三章 發達的多元宗教,946頁
  108. 江增慶,《中國通史綱要》〈第四篇第一章 隋唐〉, 第十七節 隋唐之宗教,297頁。
  109. 《集古今佛道論衡•卷乙》:「乃至大漸,至於道觀羈縻而已。崇建功德佛門隆盛。」
  110. 《隋書 律曆志》:「時高祖作方行禪代之事,欲以符命曜於天下。道士張賓揣知上意,自云玄相,洞曉星曆,因盛言有代謝之徵,又稱上表非人臣相。由是大被知遇,恒在幕府。」
  111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十三章 發達的多元宗教,999頁
  112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十三章 發達的多元宗教,1000頁
  113. 《北史•卷第八十八•列傳第七十六隱逸》:「時有建安宋玉泉、會稽孔道茂、丹陽王遠知等,亦行辟穀道,以松水自給,皆為煬帝所重。」
  114. 中国的祆教研究(1923-2000)
  115. 柳美景著,《南宋以前中國繪畫線條之研究》,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,第101頁。
  116. 釋彥悰著,《後畫錄》,第五頁
  117. 《历代名画记》:「时人以跋质那为大尉迟,乙僧为小尉迟」
  118. 《中國文化史》第二章 魏晉隋唐時代文化的發展,第64頁。
  119. 《隋書•音樂志》:「先是周武帝時,有龜茲人曰蘇祗婆,從突厥皇后入國,善胡琵琶。聽其所奏,一均之中間有七聲。因而問之,答云:『父在西域,稱為知音。代相傳習,調有七種。』」
  120. 《隋書•音樂志》:「是時競為異議,各立朋黨,是非之理,紛然淆亂。或欲令各修造,待成,擇其善者而從之。」
  121. 《隋書•音樂志》:「俄而柱國、沛公鄭譯奏上,請更修正。於是詔太常卿牛弘、國子祭酒辛彥之、國子博士何妥等議正樂‧‧‧‧妥恐樂成,善惡易見,乃請高祖張樂試之。遂先說曰:「黃鐘者,以象人君之德。」及奏黃鐘之調,高祖曰:「滔滔和雅,甚與我心會。」妥因陳用黃鐘一宮,不假餘律,高祖大悅,班賜妥等修樂者。自是譯等議寢」
  122. 《大業拾遺記》:「俊娥畏威進言:『妾從帝自都城來,見帝嘗在何妥車。車行高下不等,女態自搖,帝就搖怡悅。妾今幸承皇後恩德,侍寢帳下,私效車中之態以安帝耳,非他媚也。』」
  123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八章 自然科學和醫學的豐碩成果,555頁
  124. 《隋書•百官志》:「國子寺元隸太常‧‧‧•統國子、太學、四門、書算學,各置博士、國子、太學、四門各五人,書、算各二人。助教、國子、太學、四門各五人,書、算各二人。學生國子一百四十人,太學、四門各三百六十人,書四十人,算八十人。等員。」
  125. 《中國文明史•隋唐五代史》第八章 自然科學和醫學的豐碩成果,557頁
  126. 陳美東著,《中國科學技術史•天文學卷》 第五章 第三節。
  127. 《隋書•卷二十八•百官下》:「隋大業中,普詔天下諸郡,條其風俗物產地圖,上于尚書。」
  128. 《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》第八章 自然科學和醫學的豐碩成果,601頁
  129. 李春雕像
  130. 李偉傳,《中華文化史》,第十一章〈隋朝〉,第406頁。
  131. 復旦大學(1982年):《中國古代經濟簡史》第四章〈封建社會北朝隋唐(前期)的經濟〉,第106頁
  132. 1 2 《中國文明史·隋唐五代史》第八章 自然科學和醫學的豐碩成果,635頁
  133. 古今醫統》:「巢元方,不知何郡人,大業中為太醫博士,奉詔撰《諸病源候論》五十卷,罔不該集。今行世為《巢氏病源》。」